盛况重现--聚现场
5月2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西北赛区)在甘肃政法学院开幕,甘肃政法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丁要军副院长任大赛主持,甘肃政法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安院长做领导致辞。
甘肃政法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丁要军副院长任大赛主持
甘肃政法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安院长致辞
开赛31分钟,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Halcyon战队率先拿下Web题一血。比赛开始一小时八分钟后,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L_team战队率先拿下Pwn题一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L_team战队5月26日夺得一血
比赛现场照片
在紧张的气氛中,当天比赛共持续了数个小时。整场比赛中,参赛选手们分工合作,沉着应战,在监督组、裁判组的全程监督下,选手们发挥稳定,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比赛任务。当赛程过半后,进入fix it模式阶段,该阶段是这两年大学生竞赛的一种创新模式,赛队需要根据场景开发的功能特性需求,对服务场景进行加固,大赛平台在完成加固后对服务正常运行情况和漏洞修复情况对选手自动打分。是一场既考验了学生漏洞挖掘及利用能力又考验选手漏洞修复能力的综合性考核。
永信至诚 e春秋竞赛平台界面图
整场比赛综合break it 、fix it两个模块成绩总和,最终,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L_team战队获得现场第一名,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Halcyon战队获得现场第二名,来自西北大学的nwu0sec战队获得现场第三名。
开篇之战--聚创新
本次比赛是这届大学生竞赛创新实践能力在分区赛的开篇之战。相比2018年的比赛,赛事从制定规则到出题再到审题,技术委员会全程深度参与,在去年的赛事基础上做了非常多的更新。所以这一场开篇之战是奠定标准验证规则的比赛,永信至诚赛事运营团队与承办方紧密配合,完美的实践了大赛指南。
分区赛的赛题是由其他赛区的学生来命题,经过技术委员会统一的审核然后进行分配。Build环节是考核选手对现实网络环境理解及网络环境复现的能力,这是网络安全研究者的一项重要技能。有些战队build环节非常用心,譬如某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场景,还通过一个线上的网站,去讲述了向某地标建筑表白的情感。充满心意的设计得到了技术专家委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实践了本届大赛的指导方向——网络安全学习跟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建设更好的互联网。
水平升级--聚人气
相比去年的西北赛区9支参赛队伍,本届比赛队伍增加到24支。在国家不断推动各省市地区学校网安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本届参赛人数与参赛实力有了显著提升。永信至诚依靠扎实的技术,丰富的经验,保障了本次比赛全程井然有序进行,整个流程非常的顺畅,体现出了国赛的专业水平。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是为了培养、选拔、推荐信息安全方向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技术水平,推动我国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建设,促进信息安全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为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网络强国梦”,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网络安全人才。
质量升级--聚专业
本次大赛获得了现场老师与学生们的一致认可,赛题质量及竞赛的保证,让西北赛区的竞赛上升到新的高度。本次break和fix环节总分第1名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L_team团队的指导老师张宁表示,这么大规模复杂赛制的情况下,竞赛平台的稳定性给大赛选手带来了很好的参赛体验,也体现出了永信至诚团队的专业水准。同时,张老师也希望明年在初赛阶段可以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校,让学校有更大的热情去利用大赛机会提升学生学习跟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也验证学科建设的成果。
甘肃政法学院代表队的参赛选手王天棋、梁富娥说:“为了这次比赛,我们前期进行了一星期的培训学习,自己也在空闲时间做练习,通过本次比赛见识到了很多高手,相比之下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作为一家网络安全企业,永信至诚已连续四届作为竞赛平台的支撑单位,永信至诚旨在以先进的网络安全竞赛平台和专业的赛事运营服务,推动网络安全知识、技术的普及,提高网络安全相关从业者能力,提升各行各业的网络安全综合水平,从而实现带给世界安全感的使命。
在短短4年时间里为十余个行业、34个省级区域和超过18万人次提供了300余场网络安全竞赛,迅速将网络安全比赛普及开来;专业的平台和运营能力,成为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委及阿里、百度等知名厂商赛事服务的首选合作伙伴,支持了几乎国内所有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网络安全赛事:如“网鼎杯”网络安全大赛、强网杯、“巅峰极客”挑战赛、DEF CON CHINA中的BCTF等。
未来,永信至诚还将继续深度探索创新竞赛形式,打造更多多样化的网络安全竞赛场景,为推动人才培养事业,推动网络安全人才成长奉献力量。永信至诚竞赛的巨轮将驶向更广阔的赛场,为更多领域、更多行业的网络安全事业保驾护航。
019年6月8日-9日,由永信至诚e春秋竞赛平台提供技术支持,重庆邮电大学承办的西南赛区半决赛将如期举行,敬请关注!
(参考文献:中国甘肃网 记者:张慧雅)